全國勞動模范 北京市優秀共產黨員 北京燕京啤酒集團公司董事長 李福成 精心釀造美好品質 畢貴索 蘇文新 於忻 【李福成】 1954年生,北京人。研究生學歷,中共黨員。曾任化肥廠電工、車間副主任、車間主任、黨總支副書記。1983年,調入北京燕京啤酒廠,擔任黨總支副書記、常務副廠長,主管生產。1989年,任燕京啤酒廠廠長。1993年起,擔任燕京啤酒集團公司總經理,現任燕京啤酒集團公司董事長。先后被授予北京市優秀共產黨員、全國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,并獲得首都杰出人才獎。在20多年的釀造生涯中,李福成先生始終堅守民族信念,敢于挑戰洋品牌,使燕京啤酒在強手如林的市場競爭中占據了一席光榮地位,為民族品牌的創新發展樹立了一個光輝的典范。 【人生感悟】 誠實是為人之本,勤奮是成功之基。 有社會責任感的人,才能成就大業。 ——李福成 李福成是北京燕京啤酒集團公司董事長,我國當代著名企業家。在他的帶領下,經過短短20多年的奮斗,“燕京”由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型啤酒廠,發展成為中國啤酒行業最大型啤酒集團之一,并進入了世界啤酒行業前十強,創造了中國啤酒行業的一個神話。 提起李福成,人們總是說:他的品質,比醇美的燕京啤酒還要醇美,令人回味無窮。 寧可不合資,決不失尊嚴 中國啤酒業是最后進入世界經濟一體化的行業之一。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,就有50多家外資進入中國啤酒市場。幾年間,中國啤酒行業有一定規模的企業幾乎全部收編在國外品牌的麾下。當時北京八家啤酒企業,有七家成了國外資本控股企業。 對于李福成來講,他并不排斥與外資合作,因為適當、有明確戰略目標的引進外資,也是發展民族工業的一條重要途徑。搭上國際列車,會加速企業發展,實現品牌提升。然而,國外資本進入中國的目的也很清楚,他們就是要通過控制企業來控制市場,進而削弱國內品牌,張揚和做大自己的品牌。 合資風潮時,燕京集團公司經過快速健康的發展已具有較大的生產規模、較強的市場地位、較高的品牌知名度,不少國外資本看中了“燕京”。其中有一家國際大型啤酒公司找到燕京,要洽談合資的事。 見面伊始,對方代表就拿出一份95項內容的調查資料表,讓燕京啤酒集團公司談判代表填寫,還趾高氣揚地說:如果不填,談判就不能進行。 李福成不慌不忙,拿過調查表,瀏覽了一遍,心想:你這表里面所涉及的內容,全是企業的核心機密呢!既然是合資,就應該是雙贏的,平等的。于是,他沉穩地說道:“我們可以填,但也請你們填寫相應的95項內容。” 話音落地,談判室的氣氛頓時沉寂下來。 外資方自以為沾了個“洋”字,來頭大,不肯填表。而在這個重大問題上,李福成意志堅定,決不讓步。 后來,這次談判破裂了。 會后,李福成對大家說:既然是合作談判,人格上應該是平等的,權利和義務應該是對等的。我們不能為了合資而失去中華民族應有的尊嚴。談判初始,他就把我們放到了“被吃掉”的位置上,這是絕對不能接受的。合資不是目的,發展民族工業才是根本。 在啤酒業的合資大潮中,李福成帶領燕京人勇敢地扛起了民族啤酒工業的大旗,不但沒有將股份賣給外資公司,而且還在其后的發展中從外國人手中收購了一定的股份,并在與外資企業的競爭中取得了階段性勝利。而原來攜巨資氣勢洶洶進入中國啤酒行業的外資企業,卻因水土不服,在競爭中失利,黯然撤出中國市場。 寧可停產,決不摘生瓜 多勞多得,天經地義,可在燕京啤酒集團公司,卻發生了這樣一件事:第八包裝車間由于多干了半個小時,多灌裝了幾百箱啤酒,不但沒多拿一分錢,反而全車間人人扣獎金。 20世紀最后5年,燕京啤酒銷售形勢火得不得了。尤其是在旺季,到廠里拉啤酒的車輛每天都排成長龍,至少要排一天隊才能拉到貨。 要知道,啤酒的發酵時間是恒定的,發酵時間不夠,就達不到優質品的標準,而品牌、質量、服務又是形成燕京啤酒旺銷的不二法門,所以,公司生產計劃部為了平衡生產,規定各車間每天灌裝啤酒不得超過1.6萬箱,以確保啤酒的質量。 1997年7月的一天,第八包裝車間的職工在完成當天夜間生產任務后發現,仍然有很多車輛在等酒。車間干部見了,心想:眼下正是銷售旺季,為何不抓時間提前灌裝些啤酒,為企業多創點效益呢? 于是,這位車間干部當即拍板,動員大家吃點苦,加加班,多灌裝幾百箱啤酒,不能讓市場斷貨。咱們斷貨,就意味著給競爭對手一個市場機會。 早灌裝半天的啤酒,甭說普通消費者,就是行家也不一定品得出來。動機確實是好的。 但李福成卻認為:作為大型啤酒企業,有責任有義務維護消費者利益。年產一百萬噸啤酒,幾百箱啤酒看似微乎其微,但它事關燕京啤酒集團公司的市場信譽和職工的質量意識。為此,他立即召集相關領導就此事件進行研究。 會上決定:第八包裝車間提前灌裝的幾百箱啤酒不計入產量,不進入市場,全車間人均扣2分。月底結算時,人均扣除獎金15元。 對于公司的決定,許多人開始想不通:多干活又受罪,最后卻落得挨批評,扣獎金,這叫什么事情嘛! 為此,李福成組織了一次全公司的大討論。通過深入剖析,職工們終于慢慢悟出了其中的危害性,明白了“質量就是企業生命”這個道理,實現了自我教育。 “寧可停產,也不準摘生瓜。”在燕京已經成為為一條鐵的紀律。每年啤酒銷售旺季,盡管等著要酒的人不少,但燕京從不干“蘿卜快了不洗泥”的事。 三請專家 燕京建廠初期,高水平的人才奇缺,李福成為此很是焦慮。 不久,李福成一行幾人到歐洲考察。在考察中,他發現人家許多大型企業都建立了自己的研發機構,擁有許多高精尖的人才,先進的技術、工藝、裝備能很快轉化為生產力。他靈機一動:“我們何不努力一下,在燕京也建立一個研發機構?”想到這里,他笑了。 回國后,他一直在琢磨這件事。不久,公司來了一位白發蒼蒼的學者,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因為在參觀燕京過程中,他發現這位學者看得非常仔細,問的問題也很深奧。一打聽才知道,原來他就是啤酒界很有權威的管敦儀教授,時任中國發酵研究所總工程師。他眼前一亮,我們何不請他到燕京做技術顧問呢? 好不容易打聽到了管教授家的住址,李福成立即前去拜訪。 落座后,李福成向他詳細介紹了燕京的發展狀況及未來設想,然后誠懇地向他說明來意,希望管教授做公司的技術顧問,幫助解決生產過程中的疑難問題。管教授聽罷,連忙推辭,謙虛地說:做顧問就不必了。如果你們遇到什么問題,可以徑直來找我,我一定會盡心盡力地幫助你們解決。話已至此,李福成不好再說什么了。 雖然此次沒有成功,但他請管教授的決心并沒有改變。 1986年“十一”前夕,李福成又二次前往。這次到管教授家,李福成就燕京的生產、技術等問題與教授談了許久,兩人興致都很高。李福成又再次提出請他做燕京技術顧問的要求,但教授還是微笑著謝絕了:何必拘泥于形式,這樣不是挺好的嗎? 此次又沒有成功,但李福成請管教授的決心依然堅定。 1987年,李福成三訪教授。由于前兩次見面,二人也熟悉了許多,李福成開門見山,提出許多問題,教授一一作答。接著,李福成就國內國際啤酒行業的發展狀況與管工聊了起來,還將在企業建立科研所的想法向教授講了。李福成誠心誠意地講到:管工,剛才我請教的這些問題對于我們來講都是難題,但在您這里輕而易舉地解決了。你們發酵研究所里有人才,研究出來的科研成果又那么多,技術資源豐富;而像燕京這樣的企業,缺乏高精尖人才,技術力量薄弱,我們之間可以互補呀。如果雙方合作,一定是件很好的事情!我們可以無償提供科研場所、經費,你們出人出力進行實驗,直到出成果為止。有了成果,還是研究所的,我們不要。 管教授聽到這里,感到很詫異,連忙問:“那你們要什么呢?” 李福成答道:“我們只要優先使用權。” 教授對李福成的提議非常贊同,答應請示一下所領導再給答復。由于是一件雙贏的事情,發酵所領導也很贊成。燕京與發酵所簽訂了合作協議,管敦儀教授也順理成章地成為了燕京技術顧問,享有總工程師的一切權利。 在歡迎大會上,李福成深情地對專家說:燕京是你們的試驗基地,各位專家可以在這里盡情地把自己想法付諸實踐,不成功,損失是燕京的。 專家們都被李福成求賢若渴的精神所感動,他們一住就是半年。在管教授等人精心指導下,許多項國家級科研成果在燕京率先應用,使燕京的技術工藝水平在較短時間內實現了跨越。最值得一提的是,在管工幫助下,研制開發出的11度清爽啤酒,其獨特的清爽宜人的口味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喜愛,現在年產銷量高達70萬噸。不僅填補了國內啤酒的一項空白,而且奠定了燕京在全國市場的強勢地位。 【編者點評】 美好的品質來自道德的精心醞釀。做人行事,概莫能外。 燕京啤酒集團公司 燕京1980年建廠,1993年組建集團?,F擁有啤酒生產企業22家,相關和附屬產品企業8家,啤酒年產銷售突破300萬噸,總資產達到了100億元,并成為2008北京奧運會贊助商。 燕京總部是亞洲最大的啤酒生產廠。連年被評為全國500家最佳經濟效益工業企業、中國行業百強企業。高品質的燕京啤酒先后榮獲“第31屆布魯塞爾國際金獎”、“首屆全國輕工業博覽會金獎”、“全國行業質量評比優質產品獎”。1997年,燕京牌商標被國家工商局認定為“馳名商標”,2010年商標商譽價值現已達245.23億元。目前,燕京啤酒已取得了北京市場85%、華北市場50%、全國市場12%的市場占有率。下一步的發展目標:穩固世界啤酒前十強位置,力爭進入前八強,實現燕京品牌的國際化提升。
|